俗话说:“乱世藏黄金,盛世兴收藏。”
在老一辈眼里不值钱的东西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价值连城的古董,人人都争着收藏,多多少少家里都会有一些值得收藏的东西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古玩收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。然而,最令广大收藏爱好者烦恼的是,市场上的古玩常常是真假难辩,有人甚至将多年积攒的巨资付之东流。 眼下在文物市场上流通的古玩相当一部分为赝品。古玩收藏爱好者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,难免上当受骗。那么,怎样才能摆正心态,游刃于古玩市场而不上当受骗? 辨别青铜器真假,讲究重量、嗅觉、声音和锈色的程度。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,若重量相反,则存疑。铜器出土有土气味,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。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。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,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,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,或浇铸而成,敲击的声音混浊,若偏薄,则脆而散。有的是修补的伪器,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,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,更有一种沙哑感。可以从铜器上的铭文来判断。真铭文没有刀痕,字内底大,字口小,笔力转折自然流畅,字口内外锈色一致。现代仿品的打磨一般比较粗糙,内胎粘附有石膏,锈色是通过泥口喷漆或者酸蚀法制成,很少有层次变化。有的铜、石佛像,本身是真品,但被加刻伪款,既然加伪款,当然是年代越早越好,从字体上、发愿文内容上都能发明问题。再例如有的唐代铜佛像本身无款,将光背后或四足面加刻北魏年款。小型北魏铜佛像与唐佛像实际上有很大区别,珍藏者若不深刻钻研其造型,往往瞅大形,好像都是四足带光背,再加北魏伪款,就很容易将它作为北魏佛像而受骗。
所以,在此提醒广大古玩收藏者,一定要注意市场上的赝品,以防上当受骗!